《风景园林》2023-04专题导读 | 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3年4期 P10-57
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生物多样性与乡村景观诸要素的协同作用是维持乡村景观可持续存在的重要基础。近几十年来,由于对乡村生物多样性的忽略及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乡村生物多样性快速衰退,导致农业减产、病虫害增加、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等生态恶果。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是风景园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加强乡村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探索乡村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从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探讨以乡村生物多样性保育为目标的乡村景观营建技术和模式,是风景园林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期专题共包括6篇文章,开篇文章由重庆大学向羚丰、袁嘉等阐述了乡村生物多样性概念及特征,分析了乡村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探讨了乡村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提出了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策略;北京林业大学付甜甜和郝培尧围绕乡村生物多样性中昆虫传粉服务功能,探讨了昆虫传粉服务功能的保护策略及途径,提出了针对中国农业景观规划实践中传粉昆虫及其传粉服务功能保护策略的优化建议;东南大学樊柏青和成玉宁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乡村生态景观识别与生境网络优化探讨,识别乡村三生空间及生境类型分布,以及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夹点、障碍点等,构建了江宁区复合生境网络格局;重庆大学陈鸿飞、袁兴中等开展了川东北蚕华山村乡野杂草多样性研究,调查了21种不同类型乡村生境中的乡野杂草,分析了乡野杂草多样性特征及维持机制,提出了乡野杂草多样性保护策略;西南民族大学的李朋瑶等以北京乡村平原造林区乡村为例,分析了人工林下草本植物对节肢动物功能群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表明林下草本植物丰富度与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提出了乡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北京建筑大学的孙喆和陆诗韵基于物种分布模型模拟北京乡村地区鸟类潜在适宜生境,分析了市郊铁路对乡村地区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栖息地连通性优化策略。
——本期专题组稿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袁兴中教授
乡村生物多样性——变化、维持机制及保护策略
向羚丰 袁嘉* 李祖慧 袁兴中
Keywords
关键词
乡村景观;乡村生物多样性;协同共生;乡村生境网络;规划设计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当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研究侧重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往往忽视了促进乡村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机会。本研究阐述了乡村生物多样性概念、特征及变化趋势;从非生物因子调节、生物因子调节、人与自然协同共生调节3个方面,对乡村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策略,创建了生物多样性友好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框架及乡村农业三分区模式。
”1 乡村生物多样性概念及特征
1.1 乡村生物多样性概念
1.2 乡村生物多样性特征
1.2.1 遗传多样性特征
1.2.2 物种多样性特征
1.2.3 生境多样性特征
1.2.4 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
2 乡村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2.1 变化趋势
2.2 影响因子
2.2.1 土地利用集约化与单一化
2.2.2 生境破碎化与丧失
2.2.3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2.2.4 农林业管理政策
2.2.5 气候变化
3 乡村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3.1 非生物因子调节机制
3.2 生物因子调节机制
3.3 人与自然协同调节机制
4 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及应用
4.1 优化乡村景观格局,遵循生物多样性友好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框架
4.2 协同乡村发展目标,应用生物多样性友好的三分区模式
4.3 传承乡村生态智慧,创新共生型生态产业体系
4.4 针对乡村目标物种,构建立体生境网络
4.5 识别乡村小微生境,保护整体生境网络
4.6 融合乡村“三生”空间,营建有机人居环境
4.7 案例分析:印屏村乡村景观营建及生物多样性保育
5 结论及展望
乡村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生物多样性友好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框架
乡村生物多样性中昆虫传粉服务功能保护对策研究
付甜甜 郝培尧*
Keywords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传粉服务价值评估;传粉昆虫保护政策;乡村景观多样性;传粉者网络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基于传粉昆虫科学研究协同不同尺度乡村景观特征,各国已形成“国际—国家—地方”的多层级保护策略体系,其保护途径包括乡村生态系统传粉服务评估、传粉者友好型乡村景观格局优化、作物生境与非作物生境协同管控及多元的支撑措施体系。
”1 昆虫传粉功能已成为乡村生物多样性的热点
1.1 多尺度乡村生态系统昆虫传粉功能研究
1.2 多层级的昆虫传粉服务功能保护政策体系
2 乡村景观中昆虫传粉服务功能保护途径
2.1 乡村生态系统传粉服务评估
2.1.1 乡村生态系统传粉服务需求与价值评估
2.1.2 乡村生态系统栖息地资源评估
2.1.3 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评估
2.2 传粉者友好型乡村景观格局优化
2.2.1 农业景观空间连通性的调控
2.2.2 农业景观空间异质性水平的提高
2.3 作物生境与非作物生境协同管控
2.3.1 作物生境的管控重点
2.3.2 非作物生境的管控重点
2.4 多元并举系统性支撑措施体系
2.4.1 周期性动态监测评估反馈
2.4.2 全方位公众参与共治共享
3 对中国乡村景观中昆虫传粉服务保护的启示
3.1 深化基于传粉昆虫的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
3.2 推动基于传粉者友好型的乡村景观多样性规划
3.3 完善基于传粉服务功能提升的生态基础措施
农田边界带的典型模式
华盛顿州(左)与印第安纳州(右)基于传粉功能提升的道路边缘修剪维护方式
乡村生态景观识别与生境网络优化——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樊柏青 成玉宁*
Keywords
关键词
乡村生态景观;国土空间规划;生物多样性;三生空间;生境质量;生境网络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三生”融合是乡村景观空间的基本格局,识别生态格局、优化生境网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乡村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乡村生态景观和生境网络的整合和优化需要建立在三生空间协同的基础上,当现状用地与生态关键地段存在冲突与矛盾时,需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范围及生态红线。根据乡村生态景观关键生态地段的识别结果,须保护并维系生态源地,以生态廊道连通各源地,并修复生态节点从而加强生态廊道连通性。
”1 基于Sentinel-2A 遥感影像的乡村三生空间及生境类型的识别
1.1 乡村三生空间识别
1.2 乡村生境类型识别
2 乡村生态景观关键地段提取
2.1 融合MSPA 与 InVEST 提取生态源地
2.2 乡村生态廊道与节点识别
2.2.1 生态廊道识别
2.2.2 生态夹点识别
2.2.3 生态障碍点识别
3 乡村生境网络优化
3.1 保护生态源地,提升生境质量
3.2 打通生态廊道,修复生态空间
3.3 改善生态节点,提升景观连通性
4 结论与讨论
乡村生态景观识别与生境网络优化途径
生态阻力面权重叠加因子
乡野杂草多样性特征与保护策略——以四川东北丘陵区蚕华山村为例
陈鸿飞 袁兴中* 李沛吾 林佳琪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乡村生境;乡野杂草;维持机制;保护策略;川东北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乡野杂草是乡村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乡村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基于对川东北丘陵区乡野杂草的调查,在农田、水塘、沟渠、院落、篱笆等21种不同类型乡村生境中记录了263种乡野杂草,分析了乡野杂草多样性特征及维持机制。表明丰富多样的乡村生境类型为乡野杂草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水热条件,而乡村生境多样性的维持与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基于此提出了5项乡野杂草多样性保护策略。
”1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乡野杂草多样性特征
2.1 乡野杂草物种组成
2.2 乡野杂草分布及其生境特征
2.3 乡野杂草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子
3 乡野杂草多样性维持机制
3.1 多样化生境为乡野杂草生存提供基础保障
3.2 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维持着乡村生境多样性
3.3 乡村边际生境利于形成高多样性杂草群落
3.4 乡村特殊生境能为杂草提供独特环境条件
4 乡野杂草多样性保护策略
4.1 合理布局乡村“三生”空间
4.2 修复重建“丘-田-林-塘-居”单元
4.3 保护乡村小微生境及构建立体生境网络
4.4 选用乡野杂草恢复乡村植被
4.5 传承传统乡村生态智慧
5 结论与展望
各科杂草相对丰度的季节变化
乡村生境聚类树状图
乡村人工林下草本植物对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朋瑶 段美春 宇振荣*
Keywords
关键词
乡村;生物多样性;传粉昆虫;自然天敌;平原造林工程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人工林树种单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一直备受热议,而林下草本植物与其他类群多样性的关系还亟待探索。本研究发现维护和提高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能够加强乡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
”1 研究区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和样点选择
1.2 节肢动物取样
1.3 人工林植物调查
1.4 景观调查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人工林植物多样性
2.2 野生蜂、地表蜘蛛、步甲多样性
3 讨论
4 结论
捕捉地表蜘蛛、步甲的地表陷阱样方
植物调查样方
北京市郊铁路对乡村地区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及优化
孙喆 陆诗韵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景观连通性;市郊铁路;北京乡村地区;最小成本路径法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市郊铁路是深入乡村腹地空间的典型线性工程,对乡村地区生物栖息地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基于物种分布模型,通过鸟类潜在适宜性生境提取、栖息地连通性评估、市郊铁路规划方案模拟及优化等步骤,分析北京市郊铁路对乡村地区鸟类栖息地的影响,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区域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框架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 研究框架
2.2.1 根据物种分布模型确定生境斑块
2.2.2 鸟类栖息地连通性评估
2.2.3 人为干扰对鸟类移动路径的情景模拟
3 结果与分析
3.1 鸟类栖息地分布与连通性
3.2 多情景下市郊铁路对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
3.2.1 鸟类移动路径和生态廊道分析
3.2.2 生态网络连通性评价
4 北京乡村地区鸟类栖息地连通性优化建议
4.1 分级保护现有生态廊道和生态源地
4.2 增设生态节点补充生态源地
4.3 设置回避距离优化生态断裂点
5 总结与讨论
研究区鸟类潜在栖息地适宜性分布
研究区鸟类生态源地分布
相关阅读: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3-04 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3年4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